货代客户凭什么一直跟着你?

 

从事货代销售,会遇到大量报价石沉大海,反复跟踪客户,换来的不是合作,而是拒绝。你也无法了解到客户拒绝你的真实想法,站在客户角度,简单分析几点如下:

  • 客户比价后,找熟悉的货代下单;
  • 客户的订单没成交;
  • 决定权不在询价人手里;
  • 之前合作出现过失误;
  • 价格没优势;
  • 报价及问题解答不专业;
  • 公司及案例无影响力。

 

当然,原因不止以上几点,之后,跟几位货代新手聊天,聊的除了开发客户,就是客户粘性不够,无法把握客户长期合作。表面上看你在不停开发新客户,实际上老客户也在不停的流失。其本质是产品竞争力弱、个人专业能力欠缺和营销推广不足。

专业能力欠缺

说到货代的专业能力,网上有大量可以学习的资料,而且,日常工作中也会积累很多客户所提出的问题,如果你不能及时有效答复,那你可要当心了,也许某个问题,就会导致客户对你的信认度降低,失去合作。另外,对于客户的专业知识我们也要了解,以便配合对方的生产、出运、收款计划,比如贸易方式、包装、单证、运费、船期、航程、中转港、到港时间等,都需要你的及时准确答复,或者提供查询网址,让客户清楚详情。

 

专业能力中除了售前服务报价与解答,售中操作的专业度也非常重要,售后的跟踪反馈,则会决定后续的合作能不能延续。比如,货物已出运,货物已到港,虽然显示交易结束,但销售工作还没结束,很多人这一步没有做好,或者完全不做,做为货代售后工作,也是增加与客户交流的机会,询问费用是否清晰,是否有疑问,船期是否达到要求,目的港收货人对服务的评价等等,或者加以改进,或者承担一些损失,都会为下次合作打下基础,当然太官方的语言离客户太远,我们完全可以谈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拉近关系。

 

往往有些货代销售,货已出运或到达,开了票收了钱,就已完成工作,对于售后从不参与,甚至害怕面对,这无异于失去了与客户产生粘性的机会。

 

产品竞争力弱

我们把产品竞争力放在专业能力后来说,是因为当下的货代市场,仍然围绕着人的能力进行市场开发。而产品层已被拥有定价方的船司、航司锁定,而大部分的货代企业的竞争力,只能在价格上体现,所以市场上出现大量混乱的报价,客户在识别时,也大多只看到价格的高低,看上去低于其它家货代,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成本。货物已在对方手里,你也只能被动接受,而这些货代根本不在乎以后有没有合作。

 

类似的案例,市场上每天都会发生,这里不在多说。反之,报价高的货代供应商,很难通过价格打动客户,这时营销推广看似被动,但是将公司优势、品牌、成功案例放到客户容易找到的地方展示,会提高潜在客户的信认度,这时你在去报价,成功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再配合较高质量的操作服务,客户不跟着你才怪!

 

营销推广不足

我们现在可以停下来仔细想想,除了外资货代品牌,以及国字头货代,你可以叫得出来的民营货代品牌,有哪些?我心里到有几家,可是我叫得出,你未必听过。

 

当下的货代企业在营销推广上的投入,严重不足。企业内部更无负责推广的岗位,原因很多,首要原因,是成本,是钱,本身毛利率低,根本无费用空间用来打广告,做推广;

其次,认为货代是针对B端客户,C端的推广方式不适合,而销售人员沿用十几年来一直在用的方法开发客户。

当下的货代市场在分化,传统性货代与技术型货代处在更替过渡,如果不利用互联网的传播工具,将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被动挨打。最后,见意有能力的货代企业,提早做好互联网品牌推广,将互联网营销提高到企业战略层面上去思考。

 

想想看,公司的官网你有多久没打开过,官网是企业在互联网上的航空母舰,是互联网上的商铺,每天有多少潜在客户来过,如果你不拥有这些数据,你将失去大量商机。

 

如果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客户粘性问题,有如下解决方案:

首先,让潜在客户知道你公司和品牌的存在,以及操作案例,而这一切需要在互联网的营销推广上做足工夫;

其次,将潜在客户流量导入公司网站、公众号、订阅号等不同交互式媒体,由销售人员进行跟踪、互动和解答相关问题;

最后,如有询报,凭借之前已释放的竞争力,客户对报价的高低和敏感度已降低,成交机率会大大提高。

如果没有以上逻辑做前提,没有信认感的铺垫,直接打电话、加QQ、陌生拜访,或者直接给客户报价,那失败的概率会相当高,哪来的客户粘性,客户又凭什么跟着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