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操作的货代公司还能运转吗?

 

我们利用尝试过的经验教训,回答了没有全职操作人员,货代公司仍然可以正常运转。我们曾将货代操作岗,从雇佣关系转换成外包关系,或者叫做自由合作关系,如同进行采购,与兼职的操作人员,实现招之来,挥之即去的工作模式,有效降低人工成本。

货代公司的属性就是,围绕船公司和航空公司、海关,车辆与仓储资源,利用专业的人,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服务,如果将服务核心中“专业的人”抛除,如同缺少了生产制造时的工人,没有了操作的货代公司还能运转吗?那还剩下什么?

  • 品牌
  • 渠道
  • 产品

 

当下,已有很多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的行业,尝试将岗位外包。四年前,我们与因家庭等原因离职的操作人员,开始这样的合作。在信认的前提下,控制好风险,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我相信,这种模式是可以在货代行业中,推广与复制的。双方都有诉求点,操作人员想在家办作,成为自由职业者;而货代公司又想降低成本,不单是人力成本,因人员增加导致的办公成本、税费成本、管理成本也会降低。就拿我们来说,在每个城市,每个港口,只有一位操作人员协助,通过公司的管理系统,可以完成所有在此港口发生的定舱、报关、运输等工作。

 

除了信认、风险和管理系统的前提下,剩下的品牌、渠道、产品三方面,是岗位外包的基础,如不系统的解决,必定带来风险。

 

我们以CIF做为前提,讨论中间存在的矛盾,在当下的货代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在货代的产品端,创新设计能力弱,我们能看到的差异化,大部分在价格维度和船公司的品牌上。无法形成自有定价权的产品,门槛低到,谁能拿到船司或航司的资源,谁就拥有了开拓市场的武器,一旦武器不在,对现金牛就会产生破坏。

 

在品牌建设上,国内中小型货代企业毛利率较低,从成本考虑,不想在品牌上投入太多。从我所接触的大量同业中,仍以电话销售和传统方式地推,对于销售人员无任何外力辅助,如果货代公司具备自己的品牌效应,那会为销售人员在接触客户时,奠定成交的基础,而当下的货代销售,只能凭借一已之力开发客户,当他拥有一定客户资源后必定会有单干的可能,到时货代公司损失的不仅是人,还会牵连其它利益。

 

在渠道建设上,大型货代依靠实力自建分公司,形成自有渠道;中小型货代或以价格优势与同行合作,共享优势。看似渠道成熟,业务饱和,但价格一定不是产品,更不是优势,它会在利润率和市场波动下,随时面临亏损。

 

以上三方面成熟的货代公司,具备货代市场开拓能力,不惧怕任何同行、包括外资货代物流企业的冲击,拥有核心竞争力,甚至走向更大的全球市场。设定了不是所有同行都能参与的了的产品门槛、品牌门槛和渠道门槛。

 

但目前的大部分货代企业,缺少三项中的某一项,或者两项,甚至末端的货代企业,三项都不具备,只能无所不用其及的搞定直接客户。有人说开放的货代市场,遵从“丛林法则”,但你也要看清自己是头狮子,还是只蚂蚁?你所处的生物链上的位置,决定着你的经营方式和规模,如果你想成为最顶端的物种,就必须具备能猎杀其它物种的手段,而在货代业里,“手段”就是产品,是品牌,是渠道,是有效的管理。

 

大家可以感受到,借助品牌优势、全球服务网络渠道和信息技术,外资货代在全球货代市场上攻城略地,挤压着我们自主货代的生存空间。当下,我们必须利用互联网技术,在渠道上、品牌上、产品上、成本控制上实现创新,让具备优势的中小货代企业形成联合体,参与到市场的竞争,如反其道而行,或原地不动,必将被淘汰出局。

 

运营半年多以来,接到大量兼职货代从业者的简历和货代供应商的参与,到目前为止,已收录货代公司52家;同时,愿意参与兼职工作的货代操作人员,截止今天达到二十几人,现已把简历资料,以所在城市进行分类,整理,存档,随时推荐给愿意接受操作岗位外包的货代企业。

 

最后,再次感谢这么多关心与信认我们的货代朋友们,创办观航的初终,完全基于提高货代企业的品牌、渠道、产品以及降低成本为目的。找到各港口、各城市,具备细分优势的货代产品,通过我们的互联网媒体渠道、搜索引擎优化技术和网站排名,将收录到网站的货代公司品牌,传播给潜在客户,建立优势货代企业自有的网络销售渠道,与线下结合,有效辅助销售人员拓展市场;同时,将操作与销售岗实现外包,以降低人工及其它运营成本。这时会发现,你的公司将很快突破瓶颈,实现新的快速发展,在当下鱼龙混杂的货代市场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