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代业将迎来最大压力测试

 

几天来,无论微博,还是微信,货代从业者普遍哀嚎一片,庆幸的是仍有很多货代经营的风声水起,各种包板、包舱、包机方案陆续推出,先不谈价格,最起码你能把货运出去。目前看,货代业出现两极分化严重,忙的忙死,闲的闲死,忙的那部分手握国际运输干线资源,承受着业务爆仓的极限;而那些闲的发慌的货代,普遍规模不大,小型货代还好说,轻资产,大不了关门休息等着疫情结束后再战;而那些上规模的中型货代,人力和管理上的成本包袱偏重,加上现金流不充足,不得不采取极端措施续命,他们承受着货代业有史以来,最长的无盈利压力测试。

疫情考验着企业的生存能力,据一位货代朋友介绍,“像他们这种二十几人的上海货代公司,主要成本还是人力和房租,应收账款风险增加,业务虽未全部停摆,但未来怎样,不得而知,如果出现极端情况,会考虑降薪和裁员两种方式坚持,说到这,他还表示,无论操作还是销售都是跟随公司七八年的员工,目前资金还算充裕,不考虑放弃任何一位,但也最多坚持三个月,希望疫情尽快结束。”

互联网行业里,会要求对产品提前做压力测试,以防止极端发生。对于货代来说,可能从未有过此类测试,经营者估计也从未考虑过,在没有任何盈利的情况下能活多久。本月29日开始执行的航班缩减,各国航班只能保留10%的航班,粗略代表还有10%的货代还手握舱位资源,不过特殊时期,舱位还有可能被国家统一托管。所有货代都将迎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时间最久的压力测试,相信疫情之后活下来的货代,将对经营风险进一步管理,同时也将收获市场恢复后的暴发期,所以,请各位同行坚持,再坚持。

疫情对货代业影响必定深远,企业将会再造整个供应链体系,重新设计柔性供应链,让企业具备缓冲、适应和创新能力,后面也会专门针对柔性供应链写点东西。接下来的货代变化,会随着供应链的变化而变化,当下可以预见的几点如下:

  • 全球供应链缩短将改变货代市场容量。全球一体化导致各国以资源国、生产国和消费国进行分工,拥有全供应链体系的国家和地区较少,大家相互依存,发挥各自优势,如美国目前的口罩等医疗器具90%要从我国进口;再看我国,仍然有大量原材料,依赖它国供给,如原油、大豆和高端芯片等。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的碎片化,无法组链,流水线停工,生产停滞,物流的中断,使变现十分困难。疫情后,各国企业会进一步缩短供应链半径,方便组链,最先考虑本地化采购,对货代服务需求必定萎缩。
  • 从精益供应链向安全供应链转变。众所周知,及时管理模式追求低成本高效益,尽最大能力缩短生产周期和库存,看似减少了大量的成本冗余,但这恰恰使企业变得脆弱,以前未以安全供应链为导向,此次疫情会彻底改变供应链管理重心,将精益管理和规模化与抗风险能力进行权衡,增加对突发事件的预备方案,无论从人力、采购、生产和物流各维度,都将重新考虑,以降低企业倒闭等终极事件的发生概率。而货代充当着各环节的链接方,也要相应提供更加有效和安全的解决方案,以适应疫情后的供应链市场。
  • 客户更重视头部物流供应商。我们尚在疫情中,客户对货代供应商的要求,就是能不能订到舱位,能不能将货安全的运出去。无疫情时的货代市场,运力充足,同行间可以相互协作,疫情导致的停航停运,让这种协作变得不稳定。比如我们合作的舱口资源,疫情前没任何问题,疫情中他们只会消化自己的客户需求,其它外部需求基本以没舱位和没航班解释,或者用提高价格来屏蔽,当然,这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十分理解。

极端情况下,客户会很容易分辨出货代供应商的干线运输能力,这也会继续影响到疫情后的货代市场,市场需求会继续向这些有干线资源的头部物流供应商集中,小型货代会继续下沉到半市场化的二三线市场。

  • 客户对物流需求将从成本导向走向风险导向。抛开风险与效率,客户对物流管理的本质就是成本控制,无论利用什么技术降低了成本,就会增加产品在消费端市场的竞争力,客户利用采购与生产制造实现物理维度的降成本,在利用匹配的、成本最低的运输方式与之连接,实现供应链一体化。疫情结束后,客户不会在追求最匹配的和成本最低的物流供应商,说的有些理论,就是说能缩短运输的就缩短,能直航的就直航,能不跨境的就不跨境运输,另外,对运输险的需求也会达到90%以上,甚至更高。
  • 物流供应商的认可度提高。疫情之前,由于货代产能过剩,大量的货代被客户背景化、空气化,只在用的时候才会产生联络,而货代也无法在客户不需要的时候体现出价值。疫情的到来,让很多客户对货代、物流供应商提高了认可度,只要能协助客户订到舱,会让客户在疫情中有雪中送炭的感觉,当然,这会在疫情之后,客户对疫情当中协助运输的货代供应商提高合作的稳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