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货代报价单里的秘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给客户报价时,特别纠结加多少利润?思考过报价到底处在客户心中的什么位置?客户对报价单的感受又是什么样?虽然,已从事货代十几年,但每次报价时的那种兴奋与不安,仍然还会有,我甚至感谢这种不安,那会刺激我再次回到从事货代时的最初记忆,思维会变得敏感和深入,容易得到一个相对理性的报价逻辑。如果你对报价已经麻木,或者习以为常,即便成交,你也已经失去了从事货代的初心,想想货代工作之初的那种不安和兴奋,使得我们更快的学习专业知识和不断的去找客户,争取更多报价机会,才活到了今天,如果失去初心,你也将看不到明天。

报价对于货代销售来说即快乐又痛苦。快乐是因为新委托近在咫尺,痛苦是因为怀疑价格能否被客户接受,报价单上的每项收费,都可能成为合作路上的绊脚石,而有些人的报价建立在逻辑和数据分析之上,但有些人的报价就是在“赌”。反之,对于客户来讲,报价单上的每项费用都有不同的理解,比如我们常常在某项未知或不清晰的收费项目上注明“实报实销”,这就为客户建立了一个风险点,他们会反复评估和确认,直到满意为止,如果你答复的不专业或者莫棱两可,客户判断不出风险水平,除非你不可替代,否则对方会毫不犹豫的放弃。

报价对于货代销售来说是一门大课。实操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很多不在报价范围之内的突发问题,为解决问题导致成本升高,单票利润本已微乎其微,你根本没能力替客户承担,只能在原报价基础之上增加或更改费用,接着硬着头皮等待客户确认,相信这种事,每一位货代销售都经历过,甚至,演变成双方的激烈矛盾。如果深入讨论权责,首先是你有没有对公司实力、业务知识和客户承诺,做到了如指掌和执行?有没有提前消化操作中的风险?如果有,那出现问题时你就有办法解决,如果没有,一旦出现问题,分清责权后,即便利润再低,甚至亏损,也要把服务和态度做到位,有句话叫“打掉牙往肚子里咽”,就拿我自己来说,工作初期不知道发生过多少回替客户承担损失的事件,不交学费,不吃亏,就不产生痛感,你就不深刻。

之前讨论过货代定价受限与不受限的区别,以及如何跳出报价不受限制的条件,下面继续介绍几点货代报价时的思考逻辑。依然不是方法,只是建议,有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只讨论“道”,不纠结于“术”,道是方向,而“术”用过了会变成自欺欺人的伎俩,其实客户很容易就能看出来,不用也罢。我甚至没资格指教各位如何报价,因为我自己的报价失败经历也太多,只想与大家共同探讨货代报价中隐藏的逻辑。

  • 价格。我们常说货比三家,但货代服务客户看不见,摸不着,无论是客户选货代,还是货代选供应商,都会通过价格辨别实力,价格变成了锚定客户的工具,可以通过两个维度对报价进行思考,一是横向对比同行间的价格;二是纵向分析自身优势与客户需求的匹配度,记住,二者缺一不可。另外,专业度高的报价单,在各收费项目的量化上非常严谨,实报实销类的表述尽量避免。
  • 时效。报价必须要有时效性,必须列名报从此的有效时间,因时效产生的报价误会,发生频率非常高,这点特别影响客户的服务感受,因为客户询价后要计算自己产品的单价,在报给他的客户,一来一回,就容易发生利润浮动,利润高的可以消化,而利润低的就会对你的服务产生质疑。另外,货代也会利用报价的时效性反向控制客户,至于如何控制因人而异,这里也奉劝各位,切莫使用这些伎俩辜负客户对你的信认。
  • 操作。拿海运来说,常规CY—CY很容易分辨运费高低,但操作细节很多,起运港在哪里?是否影响装船或增加陆运成本?直航还是中转?内装还是到门?对于同行供应商的报价,特别要注意那些价格明显偏低或偏高的报价,找出它们的差异点,基本三五家一比较,你就会有一个大至的报价逻辑。
  • 技术。所谓货代的技术,其实就是业务知识和资源整合能力,对某块货代业务的精通,通过细节降低运输成本,争取成交。曾经历过一次典型的技术型货代投标案例,中标方把国内所有城市起飞的国际航线统统调查一遍,选出起飞城市、机型、价格、时效最适合客户的航班,同时将陆运和空运对接进行联运,实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通过这个例子,各位其实已经理解了我所说的技术与报价之间的逻辑,如果没有这层逻辑,也许你的报价就是在“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