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行业有的,货代行业也有

 

题目来至于我与一位朋友的对话,因为说过多次,所以印像深刻,索性拿来当题目。可能没解释背景,读者无法分辨含义,其实,内容很简单,我们从事一个行业、一份职业太久,会本能陷入麻木和疲劳期,出于逃避心理我们又会本能的羡慕身边所谓的优势行业,比如IT、房地产等,这都是正常现象,一旦工作遇到困难,产生焦虑,人会就会跑到舒适区,身体不能动,但思想可以游走,假设了自己从事一份高大上的职业,就不会这样苦逼了,代表性语言就是“你看做XX工作的”,此言一出,你已经脱离了当下。

货代业属服务业,但头脑里不能带着服务业的短板工作,如果想着不如那个行业,不如这个行业,那它也不会带给你任何你想要的。实际上每个行业都大致如此,工业、农业、IT、金融,名字不同,都只是“相”,都要经过设计、生产出产品,再销售给客户,最终变现。产品或者有形,或者无形,或者使用不同的销售模式,别的行业有的,货代业里也同样都有,因此,我们完全没必要羡慕其它行业。

本质上,我们羡慕的不是别人的行业,而是社会趋势,就像我们看到明星,也想成为明星一样。当你真正深入接触那些高大上的行业或职业的时候,你才会发现那里面的内容对于个体来说有三种思考层次:你想不想要,你能不能要,你怎么要?三种思考层次决定着接下来你会如何决策和发展。

首先,你想不想要。决定着这件事或这份工作是不是要继续的基础,如果发现这份工作与自己想像的不同,最好马上离开,不要浪费生命。工作中遇到太多人都会这样决策,我本身的也有过同样的经历,但当时的工作目的不纯,不以工作和赚钱为目的,只是想通过工作了解行业、了解那家公司的运作模式,了解了之后自然不愿在浪费时间,估计原来东家看到这,想必会说“这小子真不是东西,亏我还给他涨过工资”。

我们可以通过三点放大思考,以解决目的问题,第一,为自己。人往高处走,你走的每一步都要有其目的和意义,为接近梦想打基础,新工作、新公司或者新行业能否帮你接近目标?如果,不能,而只是满足生存或工资高低需求,那你只会随波逐流;第二,为集体。出于某种目的加入一种集体,目的就是为集体做贡献,至于个人所得,先放一边,这类情况容易出现在创业期;第三,为行业,甚至更广泛的群体。这一点应该是放大了的第二点,除去创业意识,你愿意为更多人群贡献自己的力量。此点是有理论依据和经典案例的,如果读过奥地利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的书,你就会明白我说的依据,阿德勒的心理学理论中有一个:“共同体感觉”概念,就是说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某一个群体做贡献,至于外界的干扰评价,甚至漫骂,都不能阻止你去做这件事,这就是“共同体感觉”。而实际案例就是我们都知道的中国共产党为解放中国无产阶级而奋斗的事迹,想想为什么有那么多为党、为人民付出生命的人,其个体心理需求就是阿德勒所说的“共同体感觉”。在想想我们自己,有没有找到能让我们做贡献的群体呢?

另外,还有一部分人虽然感觉新行业、新工作不适合,但还会继续试探,还保有新鲜感,可能短时他还分辨不出客观的好坏,或者是主观不适应造成的错觉,经过一段时间尝试,才能真正体认这份工作、行业的优劣,在做出选择。这不是弯路,是尝试,也是种体验,更没有年龄限制之说,当你想做一件事时,你的一切经历都将是收获。

最后,“你能不能要”和“你怎么要”放在一起讨论,前者是能力,后者是方法。新工作、新公司、新行业能为你带来什么,你想不想要,自己必须清楚,而你本身所具备的能力和条件,与新工作是否匹配,需要客观评估。能力有、条件不够实现不了,条件具备、但能力不足,也同样达不到目的,之后便进入“你怎么要”的方法论,这需要一个人的逻辑思维,如何把大目标分割成小任务,然后一步步实现,有些人的想法是好,只是缺少了逻辑和行动,未得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