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代客户的决策,取决于潜意识信息与场景的结合

货代客户的决策,取决于潜意识信息与场景的结合   当你相信某个人、某件事或某家公司时,你就会利用各种理由来捍卫自己的判断,以此证明自己不是个笨蛋,你越想证明,就越说明你对判断的不信认。相反,为了获取信任,对方会利用你心智上的空缺,想方设法的把信息传播到你的大脑里,而企业要想使制定的传播计划得到准确的反馈,就要对目标群体设计:说什么、如何说和谁来说三方面策略。落实到货代行业,就是你要十分清楚公司定位,知道客户想听什么、想看什么;了解客户通过哪些渠道看和听,将信息提前放置在渠道上;清楚以什么样的角色进行传播,目标客户才会接受和信任。

还有多少货代公司在简单粗暴的做推广?

还有多少货代公司在简单粗暴的做推广?   我们曾面向货代同行和外贸类客户,进行过一次小范围的货代品牌认知调查,样本数量不大,或许不具备权威性,但结论我认为有效,也说明了很多问题,今天抽取一类问题与大家探讨,比如,问过两类群体所熟悉的货代品牌有哪些?这些品牌中,有哪些是国内货代?有哪些是国外货代?

货代业将迎来最大压力测试

货代业将迎来最大压力测试   几天来,无论微博,还是微信,货代从业者普遍哀嚎一片,庆幸的是仍有很多货代经营的风声水起,各种包板、包舱、包机方案陆续推出,先不谈价格,最起码你能把货运出去。目前看,货代业出现两极分化严重,忙的忙死,闲的闲死,忙的那部分手握国际运输干线资源,承受着业务爆仓的极限;而那些闲的发慌的货代,普遍规模不大,小型货代还好说,轻资产,大不了关门休息等着疫情结束后再战;而那些上规模的中型货代,人力和管理上的成本包袱偏重,加上现金流不充足,不得不采取极端措施续命,他们承受着货代业有史以来,最长的无盈利压力测试。

100家货代客户里的秘密:货代优势资源错配的六大因素

100家货代客户里的秘密:货代优势资源错配的六大因素   首先声明,我表达的观点未必正确,只代表个体,出于对货代行业的感悟和对货代从业者的建议。想想看,100家客户的基数有可能是五百家,甚至一千家,能够匹配公司优势,最终合作多年的客户,仍然为数不多。需要说明的是,导致合作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各种综合因素,通过复盘,我们确实也得到了一些答案,但大多表面化,实际原因仍然无法猜测,对方更不会和盘托出,结果也是完全不知道自己如何被客户淘汰出局的。

货代公司的情报从何而来?

货代公司的情报从何而来?   我曾经为调查某市空运货量,在机场的货运中心蹲了两天,当然,这只是调查市场的方法之一。货代从业者都知道,当我们为客户提供服务时,基本上都在调集外部资源,你不可能守在竞争对手的公司门口,你更不可能潜入对方公司,去了解他们都接哪类货,他们的供应商和客户都有哪些,他们的营业额、毛利率有多少?

货代公司愿意为情报付费么?

  货代公司愿意为情报付费么?   先说说前两天学习的一个新知识:兰切斯特方程,是1915年英国的一位叫兰切斯特的工程师,在研究两军对战时的伤亡比率发现的,主要结论是:当战斗双方任意战斗单位都在彼此视野及火力范围以内交战的时候,任一方实力与本身数量的平方成正比,即兰切斯特方程,如果有不知道的朋友,这里不细说,可以百度后自行脑补。

只有持续学习,货代才能走好下半场

只有持续学习,货代才能走好下半场   对于货代来说,上下半场没有明显界线,如果非要找个界线的话,大家已经能看到,部分船公司对互联网技术的使用,货代公司互联网化的趋势,均向网络订舱平台转型,或者使用互联网技术,来提高各运输环节的可视化程度,加上本次疫情的刺激,对外,网络办公提升操作服务的技术含量,对内,员工管理和团队协作,都将互联网化,犹如我之前的预测,货代销售与操作岗,有可能转变成自由职业。

货代从业者如何降低疫情风险!

货代从业者如何降低疫情风险!   不是所有货代,都会被本次疫情影响,我相信二八法则仍然有效,20%的货代在本次疫情中继续获益,占据80%的货量,同时面临着疫情风险;而另外80%的货代,争取余下20%货量,挣扎在生死线上,这些从业者们,担心着接下来的工作和生活,降薪、裁员、丢客户,随时可能出现。

国际货代网络营销之官网如何被搜索引擎收录?

国际货代网络营销之官网如何被搜索引擎收录?   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对未知的每一天充满着期待,一本书,一段视频,一条信息,甚至是一句话,都能激发出让自己兴奋到极点的想法,感觉每天的工作时间不够用,二十几岁时都未曾有过同样感受,时不我待。 前几天看了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印象最深的不是各种引人思考的题目,而是罗胖提出的五个问题: 你是谁? 你是干啥的? 你为谁干? 别人需要你吗? 社会更好了吗?

为啥做货代越忙越穷?

为啥做货代越忙越穷?   先不说做货代为啥越忙越穷,我先拿写作为例,以前觉得一个问题,或者一篇评论,用长篇大论的方式去表达,才能显出话题的重要性,用量去置换认可度和存在感。其本质是对自己写作能力的不自信,原本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的论点论据,非要写些有的没的,文章貌似强壮,实则虚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