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拼一把去开货代公司的失败率很高

只为拼一把去开货代公司的失败率很高   一早听到一个创业案例,主人公厌倦了早九晚五的工作和生活,将小有所成的工作辞掉去开公司,当家里人问他为什么要创业时,他只说想在三十几岁的年纪“再拼一把”,结果大家可想而知。为了创业而去创业,而没有选好承载创业的载体(项目),注定失败。

别的行业有的,货代行业也有

别的行业有的,货代行业也有   题目来至于我与一位朋友的对话,因为说过多次,所以印像深刻,索性拿来当题目。可能没解释背景,读者无法分辨含义,其实,内容很简单,我们从事一个行业、一份职业太久,会本能陷入麻木和疲劳期,出于逃避心理我们又会本能的羡慕身边所谓的优势行业,比如IT、房地产等,这都是正常现象,一旦工作遇到困难,产生焦虑,人会就会跑到舒适区,身体不能动,但思想可以游走,假设了自己从事一份高大上的职业,就不会这样苦逼了,代表性语言就是“你看做XX工作的”,此言一出,你已经脱离了当下。

回到我们当初货代创业的原点

回到我们当初货代创业的原点   由于几天来的业务波动,导致之前的一切工作流程都随之变化,从前几天发的文章里,大家也都得知了我们的状态,这里不多解释,对那些发来建议和留言的朋友,我表示万分感谢。几天里,除了工作以外,想的最多的就是当初为什么创业,最初的那个想法到底是什么,几个人说干就干,完全没有什么远大报负,简单点说,只为赚钱,根本没探讨过发自内心深处的想法,在路上以后,有人坚持,有人离开,而留下来的人,是不是还记得当时一起创业的想法,是否实现了自己那些不为外人所知的目的。

从组局人汪勇看货代创业

从组局人汪勇看货代创业   几天前,央视报道过一位武汉抗疫自愿者汪勇的事迹,凭一已之力,组织调动上百位自愿者和企业,承担了援汉医护人员的上下班接送工作,之后还为15800多名医护人员解决了下班后的吃饭问题。先为他的实干精神鼓掌,从他身上除了看到一种血气方刚的奉献精神外,你还能察觉一些成功组局的逻辑。汪勇具备我们常说的组织能力,平时可能只用在工作上,没机会放大,这能力可能你也有,但被某种观念、情绪、恐惧阻碍,而汪勇却抓住了放大的机会。

依赖销售的货代公司不是好公司

依赖销售的货代公司不是好公司   写之前,我先承认题目逻辑不成立,依赖销售的货代公司怎么就不是好公司了!我一没偷,二没抢的。其实,我是想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货代公司的好坏,在产品和销售两方面,公司会做何选择和权衡。 虽然我从业多年,但应聘经历确实不多,出于不同目的,我接受过几公司的面试,除了笔试、网络问卷、面试外,招聘方最想了解的问题之一,就是你有多少客户?之前的业绩、海运箱量、空运货量,一年有多少?我也做招聘,我非常了解公司意图,我也确实见过一位能力强的销售,撑起一家公司的情况。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反到说明这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或者产品出了问题,需要能力强的个人,来弥补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缺陷,我承认优秀的销售团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但绝不是全部。这种销售驱动型货代,大部分处于货代产业链中低端,且悲哀的是,规模都不算小,因利润率普遍不高,销售薪资两极化,而且因人员变动所导致的业绩浮动,始终困扰管理层。

创业是系统工程

创业是系统工程   昨天看了一部关于在美国创业的纪实片,主人公是一位年过五十的成功人士,二十几岁开始创业,现已亿万身价,社会变革中,大量市场机会为他创造了亿万财富,他对商业的理解,不同于普通人,商人对生意的思考逻辑,有点类似于工程设计人员,对所做项目的开发流程,有一套专业、系统、详细,完全基于市场需求与人性管理的方法论,当然,对于风险的感受,他与普通人无异,会惧怕,但惧怕后仍然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