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代需求会随着客户的产品生命周期而波动

货代需求会随着客户的产品生命周期而波动   快消品行业的从业者,会经常讨论产品生命周期,从产品开始的导入期到增长期,随后进入稳定的成熟期,最终随着销售量的下降,进入衰退期,直至退出市场。期间开发人员,必须设计出替代产品,以降低空窗期运营风险。对于货代行业来说,研究产品生命周期,或许会让大家产生疑惑,其实,本质是货代在为企业端客户提供物流服务时,也会随着客户产品的生命周期而波动,无论工业品,还是快消品,市场需求波动,客户对货代需求也必然随之波动。

货代公司如何提高市场份额

  货代公司如何提高市场份额   关于市场份额的概念,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已写过,这里不在多说,另外,也有朋友提出过,单纯追求市场份额的逻辑,对于处在不同市场位置的主体,是不正确的。首先,我表示认同,市场份额对于国内的某些渠道型中小货代来说,确实无意义,因为这部分货代根本不需要市场份额,原因复杂,这里不多解释,我们还是将重心落在注重市场份额的货代企业身上。

总是被动挨打的货代该怎么办?

总是被动挨打的货代该怎么办?   这里讨论的被动挨打有两方面,一种是遭到到竞争对手的强烈干扰;另一种,则是整体行业受经济或其它市场因素影响。无论哪种,我们都要做好自身利益的保护和反击,本次疫情可能是有始以来,对大部分货代从业者影响最大、最深的一次,刚刚报出的中国外运和德迅一季度财报可以看出,头部货代的营业额及利润率双下挫,更不用说大量的中小货代企业了,基本没有不被影响的企业,这是行业整体受外部因素被动挨打的典型例子,说是要以平常心面对,但面对每个月的办公租金,员工工资,想方设法活下来才是王道,而且要保存战斗力,等待市场复苏,别等到市场恢复后,你却死在了黎明前。

中小货代为何难成为大型货代

  中小货代为何难成为大型货代   不知道,有多少中小货代经营者,思考过公司为何一直不能做大做强,为何不能提高利润率,为何不能为自己付出的服务定价,如果老板自己不是个销售高手,只能依赖销售人员来做业务拉动,而这些处于被动的中小货代创业者,总会一些苦是说不出,道不明的。

寻代货代公司的共同点与差异点

寻代货代公司的共同点与差异点   很多朋友都玩过找不同,对比大至相同的两幅图,寻找细节上的差异,普通人都能利用视觉,直观的找到不同点。大家有没有想过,对比两家公司或者多家,行业相同、业务也看上去相同的公司时,是否能快速寻找到相同点和差异点,这时利用的不仅的是视觉,还需要用其它感观和思维进行长期的对比,甚至,你从表面上看,很可能都一样,都是做国际运输,但接受过服务后,你一定会对比出几家公司的不同之处,而这些差异化就是竞争力,就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疫情导致货代市场反客为主

疫情导致货代市场反客为主   由于停航停运导致的舱位紧张,使得手里握有国际干线资源的货代公司,只见款才放单,疫情把多少年来的货代行业规则打破,这对货代来说确实是利好,但这一切真的有利于货代行业的发展么?我认为不见得,见款放单有可能将行业里的风险快速放大,因为价格浮动太快,二级与三级货代,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产生了时间延迟,造成直接客户在确认运费和订舱之间出现误差,导致大量投诉的发生,这里不多做讨论,比如口罩出口政策的不断调整,就已让大量处在链条上的各家公司出现了不少纠纷。

回到我们当初货代创业的原点

回到我们当初货代创业的原点   由于几天来的业务波动,导致之前的一切工作流程都随之变化,从前几天发的文章里,大家也都得知了我们的状态,这里不多解释,对那些发来建议和留言的朋友,我表示万分感谢。几天里,除了工作以外,想的最多的就是当初为什么创业,最初的那个想法到底是什么,几个人说干就干,完全没有什么远大报负,简单点说,只为赚钱,根本没探讨过发自内心深处的想法,在路上以后,有人坚持,有人离开,而留下来的人,是不是还记得当时一起创业的想法,是否实现了自己那些不为外人所知的目的。

加入货代群到底有没有用?

加入货代群到底有没有用?   我相信,做货代的手里都有不少群,进群的目的无非就是两种,一个买,一个卖。做为终端采购方来说,进群找合适的供应商的概率不高,基本都是同行间的资源对接;或者纯粹销售自己的产品,反复发送各种公司简介和航线信息,至于成交概率有多少,没人计算过,当然,一定会有人产生需求时,这种信息就暴露在眼前了,接着询价成交都很可能,相信每一位使用社群销售的货代从业者来说,这些情况大家都有数。

货代公司内部的品牌化原则

货代公司内部的品牌化原则   我们在公司接电话时,经常会说“你好,某某公司”,往往把公司名做为公司品牌,告之给对方,出于礼貌,同时也加深印像。至于效果如何,则完全不同,不是因为话术或者声音的问题,而是有没有提前为公司品牌或名称,赋予过让潜在客户快速识别的意义,是否通过营销渠道或者其它推广工具,精准传达到客户群体。

上海第一家进入冬眠模式的货代公司

上海第一家进入冬眠模式的货代公司   经过两周的讨论、纠结与争吵,就在上周末,我们完成了公司的冬眠。先解释一下何为冬眠,它不是彻底的关门和倒闭,其实,我们还有一定货量,虽然大部分客户,在疫情期间出现了停产和无订单状态,但对未来保有信心,选择坚持,而这部分客户占到了我们业务量的八层以上。其次,即便我们失去了全部业务,仍然可以利用现有资金,维持三到四个月左右,但我们不想坚持到资金最差的地步,到时无法让所有员工,与公司一起承担接下来的风险,我们做了最坏的打算,在资金还能承受大家补偿的情况下,发放给所有员工、供应商和合伙人,不想因最后的资金枯竭,影响到所有人接下来的生活,这也是我们的原则。最后,我们没有放弃,只是退掉了办公室,暂时请走了员工,财务做了外包,保留了两名操作,安排在家办工,以维护现有客户业务,并全额支付工资,降低了所有能降低的成本,希望在疫情完全结束后,再次重启。